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春义[1]
机构地区:[1]嘉兴学院中文系
出 处:《文学遗产》2011年第6期53-63,共11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宋士大夫文学研究>(06BZW035)阶段性成果
摘 要:南宋"士大夫之词"义理化倾向是迄今未引起学界注意的重要词学现象。南宋"士大夫之词"义理化的主要表现为"抟搦义理,劫剥经传"。从源流方面考察,这种词法有深厚的学术文化背景。南宋初中期,"苏学"复兴既使东坡词法成为词坛正宗被全面仿效,而"复仇大义"也作为南宋词的核心义理得到提倡。具有浓厚"程学"色彩的湖湘学派,不仅在理论上推东坡词为"正统",还直接促成了"士大夫之词"义理化倾向的形成,并在"苏"、"辛"词派流变中起到重要作用。南宋中后期,随着"程学"地位的提高,由"崇苏"演变而成的辛派,学统上既有"程学"渊源,词的创作也表现出明显的义理化倾向。辛派一面以"复仇大义"为倡,一面则向"正心"、"诚意"靠拢。同时稍后的"义理派"词人群,理论和创作上都接近辛派,并成为辛派在特定背景下的一个变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