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爱民[1]
出 处:《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4期13-23,共11页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基 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四批特别资助项目"农民的生产;消费;储蓄与社会转型"(资助编号:201104533);第4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农民生产能力的增长与社会转型"(资助编号:20100471346)的阶段性成果;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土地流动与经营"(项目批准号:11YJA770012);2009年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民国时期三角与工业化时期英格兰社会转型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09LSA002)的资助
摘 要:农业劳动效率是民众食粮水准和社会分工的基础。在近代(1840—1930年代)的长三角,常年下农家生产食物的农业劳动效率处于停滞状态;鉴于此,近代前后两个阶段,户均常年食粮水准没有变化,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化几趋停滞。在工业化时期(1700—1880年)的英格兰,常年下农家生产食物的农业劳动效率呈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以此为基础,户均消费食物可折合的混合谷物相应提高,绝大多数农业人口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事非农产业。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