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静莲[1]
出 处:《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32-35,共4页Journal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三言》中的正反疑问句包括"VP(也)未""VP(也)不曾""VP否""VP(也)不""VP(也)无""VP没有""VP(也)没""VP—Neg—VP"和"可VP"等几种。"VP否""VP(也)不""VP(也)未""VP—Neg—VP"等正反疑问句均起源于先秦两汉时期,"VP(也)无"式正反疑问句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其余几种均起源较晚,为近代汉语新兴的正反疑问句类型。《三言》中大量运用"可VP"式正反疑问句,"VP不曾""VP没""VP没有"比重均不大,普通话中正反疑问句的主要类型"VP-neg-VP"式在《三言》里比重也不大,这些都与《三言》所代表的是属于"可VP型"的苏州方言有关。This article not only analyzes the types of a{firmative-negative interrogatives in Feng Menglong's Three Sto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levels, but summariz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