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四川省资中县人民医院骨科,四川资中641200 [2]四川省内江市中医院脊柱外科,四川内江641000 [3]四川省内江市中医院CT室,四川内江641000
出 处:《实用骨科杂志》2011年第12期1106-1108,共3页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摘 要:目的总结分析在CT引导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8月至2011年3月选择在螺旋CT监视下行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79例,93个椎体。术后观察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变化以及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随访2~26个月,平均13个月。79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为46 min。骨水泥外溢共5例,其中椎体前沿少许4例,椎管腔侧隐窝1例。2例4个月后邻近椎体再发生骨折。患者VAS由手术前平均(7.65±0.60)分降至术后(2.59±0.28)分,P〈0.01;ODI由术前平均(62.3±2.18)分降至术后(27.91±1.32)分,P〈0.01。患者穿针处无一例感染,术后骨折处疼痛症状大部分解除,数小时后可下床活动。术后复查X线片,椎体高度均有不同程度恢复,CT断层片见成形术后的椎体被骨水泥填充、固化满意,外溢椎管腔侧隐窝患者未出现脊髓神经症状及体征改变。结论在CT监视引导下行PKP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中能够控制穿刺针的理想位置和骨水泥推入的方向及骨水泥的用量,资料证明该方法安全可靠,效果满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14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