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沈阳110004
出 处:《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年第12期898-901,共4页Journal of China Clinic Medical Imaging
摘 要:目的:评价支架置入治疗髂/股动脉闭塞1年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09年9月~2010年3月于我院介入科治疗的髂/股动脉闭塞、行支架置入的患者33例,其中男23例,女10例,平均年龄(64.8±11.8)岁。33例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占75.7%(25/33),高血脂患者占54.5%(18/33),高血压患者占60.6%(20/33),有吸烟史的患者占45.5%(15/33)。33名患者中,左髂外动脉病变2例,右髂外动脉病变1例,双侧股动脉病变7例,左股动脉病变12例,右股动脉病变11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严重肢体缺血症状,包括静息痛、间歇性跛行、坏疽等。术中经PTA球囊预扩张,行DSA显示病变处狭窄仍≥50%或有血管内膜撕裂、动脉夹层,远端均有至少一条流出道通畅,符合支架置入的条件,因此行支架置入。术后服用阿斯匹林等抗血小板凝集药物终身抗凝。首要观察指标定为1年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并发症指死亡、病变处二次手术、术侧肢体截肢(趾)等。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技术成功率、术后6个月及1年经彩超测得的通畅性(有条件者行DSA/CTA显示血管形态)、6个月及1年时用行走受损问卷评定的临床功能状态。分别于术后6个月、1年采用门诊复查、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血管重建,共置入66枚支架,术后即刻造影通畅率100%,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年时,32名患者完成随访,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2.5%(4/32),3名股动脉支架患者经彩超证实再狭窄,1名患者进行了同侧截趾。术后6个月时,32名患者完成随访,支架通畅率为93.8%(30/32)(股动脉再狭窄2例,二次手术后未开通)。术后1年时,32名患者完成随访,通畅率为87.5%(28/32)(1例股动脉闭塞者截趾,3名股动脉再狭窄者二次手术后未开通)。采用Regensteiner等于1990年提出的行走受损问卷评分方法,对患者行走功能受损情况进行评分,行走距离得分由术前的(19.4�
分 类 号:R543.5[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815[医药卫生—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