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庭硕[1]
机构地区:[1]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湖南吉首416000
出 处:《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16-20,共5页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招标重点项目"稳定与扩大我国中西部水资源储养能力的文化对策研究"(项目号:08AJY02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传统的评估方法习惯于认为,梯田脱水、育秧时节的烂秧比例和收割时的秕谷比例超过20%都可以作为梯田种植抗拒气候风险失败的标志。然而,通过对黔东南侗族稻作梯田的综合调查后发现,上述习惯性的评估指标存在很大的局限。首先,在这里的侗族稻作梯田中,并行种植着的多个糯稻品种的生长期和抗旱能力互有区别,因而无需担忧稻田会脱水。此外,这里的梯田大多使用井泉水灌溉,大气降温对稻田水温的影响很小,因而种植传统的糯稻不会出现烂秧。同时,这些糯稻品种都能适应阴冷丛林生态环境,不管气候如何变化,其秕谷所占比例都不会超过5%。因此侗族梯田的传统糯稻种植抗拒气候风险的潜力极高。对于长期稳定延续的稻作梯田而言,其抗气候风险的能力必然成为它的文化适应性禀赋之一,简单的指标认证很难正确地揭示其抗风险能力的大小,因而直接的数据测量意义并不明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3.2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