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以工哺农”政策的内在机理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高军峰[1] 

机构地区:[1]许昌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河南许昌461000

出  处:《长江论坛》2011年第6期53-56,共4页Yangtze Tribune

基  金:河南省2011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中国工农业发展进程中‘两个趋向’研究"(课题编号:2011BDJ002);河南省教育厅2011年人文社科规划课题"河南省工业化初始阶段的工农业发展关系研究"(课题编号:2011-GH-19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河南省政策导向无法有效地提升社会趋向非农业部门投资的动力;经济增长造成农业部门各种资源的流出,弱化了农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市场化条件下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非农业部门。政府应重新定位"以工哺农"的目标体系,即实现农业发展的公益化、农业稳定的长久化、农业的集约化和合作化、农业要素的流动化和权益化。河南省实现大规模"以工哺农"的政策目标应选择对农业的补贴路径、农业产业园区路径、农业市场管理路径,农民利益表达路径。

关 键 词:河南省 工农业发展 “以工哺农” 路径选择 

分 类 号:F810.422[经济管理—财政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