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杭州310016
出 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年第1期50-52,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基 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Y200813321)
摘 要:目的观察针刺痉挛肌或拮抗肌穴位对脑卒中后痉挛肢体肌电数据的影响。方法共选取5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刺痉挛肌组和针刺拮抗肌组,前者取前臂痉挛肌穴位(如臂中、尺泽等),后者取前臂拮抗肌穴位(如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直刺进针后留针15rain。于针刺前、针刺15rain后及取针15rain后三个时间点检测患者在完全静息状态下桡侧腕屈肌肌电数据,检测指标包括转折数(Turns)、波幅(AMP)、转折数/波幅比值(T/A)。结果2组患者针刺后其桡侧腕屈肌Turns、AMP值均较针刺前逐渐降低;针刺治疗前、针刺15min后及取针15min后三个时间点组内比较,发现除取针15min后T/A比值无显著性变化(P〉0.05)外,其余指标均较前一时间点有显著变化(P〈0.05);组问比较发现,仅AMP值在针刺15nlin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针刺前、后共30rain期间Turns、AMP值总体变化趋势相同,但针刺拮抗肌组后15min下降幅度较前15rain显著,而针刺痉挛肌组则恰好相反。结论针刺痉挛肌或拮抗肌穴位均可降低脑卒中患者静态肌张力;转折一波幅分析技术适用于脑卒中患者治疗后即刻、定量化痉挛疗效评价。
分 类 号:R246[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