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熊易寒[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433
出 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28-34,共7页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大中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合与政治心理抽样调查研究"(10CZZ0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塑造新公民:农民工子女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研究"(09YJC810006)
摘 要:本文分析了经济吸纳、社会排斥的"半城市化"道路对于中国乡村民主的影响。在"半城市化"模式下,农村人口作为生产要素被吸纳到城市的经济体中,但不享有城市公民或当地村民的各项权利。这种城市化道路对乡村民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在中西部以人口输出为特征的传统村庄,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出,导致村庄政治精英的流失,同时削弱了村庄的社会信任,从而降低了村庄民主的质量;另一方面,在东部地区以人口输入为特征的城市化村庄,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外来人口超过本地户籍人口的局面,外来人口被排除在乡村民主和治理结构之外,形成新二元结构,这种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地方性公民权"限制了村庄民主的包容性。改变现有的城市化模式,重构城乡关系,是乡村民主发展的关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