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卫国[1]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史学月刊》2012年第2期119-127,共9页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基 金:南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课题编号:NKZXA1001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刘禾的《帝国的话语政治: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一书,自问世以来,无论是英文版还是中文版,皆引起广泛关注,显示出此书的独特价值。首先其研究视角相当新颖,其借用福柯的话语理论,指出近代中英冲突是一种话语冲突,也就是一种话语政治的冲突。其次,借用西方符号学理论,把历史研究视为一种国际政治学的符号学转向,认为中英帝国之间的交流并非文明的冲突,而是帝国的碰撞,因此而产生的一系列外交纠纷和谈判,解释为符号的转译与曲解,也就是符号事件,折射出19世纪国际关系的大转变。其三,"符号事件"之所以重要,乃是因为涉及主权想象,书中无论是讨论"夷"字的转义、《万国公法》的翻译、维多利亚女王与慈禧太后的统治,还是《马氏文通》的编撰,皆是这种主权想象的体现,揭示了近代中西冲突中非同凡常的一面。不过,这种话语政治的研究能否取代现实政治、"夷"能否被看成是"儒家经典主权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以及"支那"能否对译"China"等问题,皆值得重新考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