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中国实用医刊》2012年第4期49-51,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观察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及右心耳起搏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植入永久起搏器并置放主动固定电极导线的患者56例(心房电极27根,心室电极56根),其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26—85岁,平均(63±11)岁。植入部位:右心耳26例,右房游离壁1例,右室流出道间隔部56例。评价术中及术后24h,1、3、6个月,1、2、3、4、5年的起搏参数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参数变化:起搏阈值及阻抗术中较高,术后24h可降至稳定水平,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3、6个月、1、2、3、4、5年起搏阈值及阻抗与术后24h比较无明显改变。感知术中与术后多次随访均无明显变化。1例患者在术后24h时阂值升高,但1个月后下降至稳定水平。1例DDD起搏器患者术后3年因囊袋坏死破裂而顺利拔除心房及心室主动固定电极,重新在对侧植入VVI起搏器及主动固定电极导线。本组无一例电极导线脱位、电极穿孔、心包压塞、囊袋感染和严重心脏事件。结论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固定较牢固,脱位率低,拔除较被动固定电极容易。术后阈值升高发生率较低(1.2%),长期随访观察各项参数均较稳定。
分 类 号:R541.7[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14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