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跨国婚姻人口流动的经济和生态因素分析——以麻栗坡县A瑶族村为例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振南[1]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35-40,共6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2009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云南跨界民族双向移民与社会稳定研究"阶段性成果;2011厦门大学基础创新科研基金研究生项目"东南沿海的生态环境与文化适应研究"(201122G001)阶段性成果;2010厦门大学基本科研业务项目"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生态适应策略的比较研究"(2010221063)阶段性成果

摘  要:关于中越边境跨国婚姻的原因分析,过去大多侧重于对历史文化原因和民族认同关系的讨论,民族认同被认为是首要因素。笔者经过田野调查,发现A村的跨国婚姻情况并没有呈现出在单一的民族主体内部你来我往,相互嫁娶的情景,却表现出在不同民族间相互通婚,男性人口相对稳定,女性人口单向度流动的情况。结合当地的经济基础和生态环境状况分析认为,我国内地,麻栗坡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越南北部边疆地带三者之间在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上形成了阶梯级次的差别。一些地区为了实现短期的经济利益对生态环境资源进行的开发,更加剧当地生存条件的相对恶化。因此,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因素共同推动的人口流动趋向,才是导致当地跨国婚姻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关 键 词:跨国婚姻 生态人类学 民族经济 生态环境 瑶族 

分 类 号:C951[社会学—民族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