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蓝岚[1,2] 古妙宁[1] 欧阳葆怡[2] 叶靖[1] 岑燕遗[2]
机构地区:[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广州510515 [2]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出 处:《山东医药》2012年第3期50-52,共3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资助项目(201102A213127)
摘 要:目的探讨容量控制通气(VCV)和压力控制通气(PCV)对肺泡蛋白沉积症(PAP)行大容量双侧全肺灌洗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4例行双肺灌洗术的PAP患者分为容量组和压力组各7例。容量组VT 7 mL/kg,R 15次/min;压力组R 15次/min,初始VT 7 mL/kg。麻醉机监护,当气道压力>40 mmHg时调整气道压力。比较两组麻醉后、灌洗第1、5、10次及恢复双肺通气30 min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变化及灌洗前、灌洗后即刻和灌洗后1 d的血气分析值,观察灌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肺灌洗过程中容量组与压力组血流动力学随灌洗次数增加而出现心脏负荷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压力组对血循环、呼吸力学影响比容量组小,但灌洗结束后容量组对肺气体交换的改善效果更好。肺灌洗过程中两组气道阻力随肺灌洗次数增加而增加,肺顺应性降低,恢复双肺通气30 min后压力组VT明显高于、气道阻力明显低于容量组。两组在灌洗后即刻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均比灌洗前明显增加。灌洗结束后1 d两组PaO2、SaO2均比灌洗前增加,但压力组的肺内分流比值、P(A-a)O2明显高于、氧合指数明显低于容量组。容量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高于压力组,但两种通气模式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CV对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力的影响比VCV小,更适合肺灌洗时采用;而肺灌洗结束后,PCV和VCV模式均可采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