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和短信交往的特点与问题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剑慧[1] 李竹宁[1] 

机构地区:[1]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人文思政学院,上海200235

出  处:《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第1期90-95,共6页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基  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阳光计划"项目"网络低俗文化对高校德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0YG06);上海市教育科学项目"网络和短信交往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二重效应研究"(项目编号:B05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网络和短信已成为大学生最常用的联系方式。这种交往方式呈现出一定的特点:现实交往和虚拟交往构成二重交往形式,大学生的交往意识更加自觉开放,交往更加方便快捷,交往范围更为扩大,交往关系更趋平等。大学生交往方式变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注意,如"面具"与诚信品格的形成、"游移"与确定性的引导、"唯乐"与传统权威的消解、"多中心"与集体主义教育、"孤独"与交往合理模式重建等。应对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变革,要注重建立和完善"领导-研究-工作"体系,使相关研究成果进入大学生德育课程,发挥辅导员队伍在建设交往合理模式中的关键性作用。

关 键 词:大学生 网络交往 短信交往 交往方式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