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顺[1,2]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43 [2]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
出 处:《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151-155,共5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 金:兰州大学20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人文社科类)(10LZUJBWZY054);兰州大学文科基金项目(LZUGH09015);教育部青年项目(10yjc751052)
摘 要:郑《笺》、孔《疏》与朱熹《诗集传》"兴"论的不同,与儒学发展变化的特定历史语境有着重要关联。在显层的"兴"论阐述中,暗含《诗》学阐释方式的变化与情、志(性)关系的不同思考,以及此思考所得以可能的儒学核心问题的变化。大体言之,郑《笺》"以志统情",强调"兴者,喻"的结构模式与"求诗意于言辞之外"的经典阐释方式;孔《疏》以"情志一也",强调"兴必取象";朱《传》以情为用、性为体,由情明性,强调读诗者的深入涵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5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