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笺》、孔《疏》与朱熹《诗集传》“兴”论略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顺[1,2]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43 [2]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

出  处:《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151-155,共5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  金:兰州大学20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人文社科类)(10LZUJBWZY054);兰州大学文科基金项目(LZUGH09015);教育部青年项目(10yjc751052)

摘  要:郑《笺》、孔《疏》与朱熹《诗集传》"兴"论的不同,与儒学发展变化的特定历史语境有着重要关联。在显层的"兴"论阐述中,暗含《诗》学阐释方式的变化与情、志(性)关系的不同思考,以及此思考所得以可能的儒学核心问题的变化。大体言之,郑《笺》"以志统情",强调"兴者,喻"的结构模式与"求诗意于言辞之外"的经典阐释方式;孔《疏》以"情志一也",强调"兴必取象";朱《传》以情为用、性为体,由情明性,强调读诗者的深入涵咏。

关 键 词: 经学阐释学    

分 类 号:I20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