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外科新理念在肺创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仁荣[1] 曹金林[1] 郑海燕[1] 刘桂宝[1] 施建国[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外科,杭州310004

出  处:《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年第1期98-100,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基  金:全军医药卫生科研攻关基金资助项目(08G097 2009-2010)

摘  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新理念在急性肺创伤中的应用策略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1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收治的187例肺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2例,女55例;年龄16~75岁。交通伤124例,坠落伤42例,刀刺伤21例;合并伤172例。根据对肺损伤患者采用的抢救方式不同,将187例分为两组,DCS理念抢救组(DCS组):2004年4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35例患者,按DCS理念进行抢救;对照组:2001年10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52例患者,按传统处理方式进行抢救。比较两种处理方式的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围术期共死亡8例,其中DCS组死亡3例,病死率为2.2%;对照组死亡5例,病死率为9.6%。DCS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8%vs.90.4%,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1.5±2.9)d vs.(13.1±3.3)d,P<0.05];DIC发生率(7.4%vs.17.3%,P<0.05)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1.1%vs.23.1%,P<0.05)低于对照组。随访72例(DCS组57例、对照组15例),随访时间1~36个月,患者生活恢复正常,均未残留严重后遗症。失访107例(DCS组75例、对照组32例)。结论对急性肺损伤患者,根据DCS理念,按肺损伤程度不同,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可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 键 词:损伤控制外科 肺创伤 急救 

分 类 号:R641[医药卫生—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