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针灸治痛疗效创新理论的探讨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曹文忠[1] 

机构地区:[1]河北省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健康保健中心,沧州061001

出  处:《江西中医药》2011年第10期43-45,共3页Jiang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疼痛性疾病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数据表明痛证已占针灸科就诊病例总数的66.15%,颈肩腰腿痛占痛证总数的64.2%,且痛证的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故尽快提高针灸治痛疗效为临床所急需。在理论创新模式上,首次提出把复杂痛证的辨证简化为阴阳两痛,脏腑经络两治法。阳痛取穴:百会、四神聪、大陵、大椎、养老、至阳、膏肓、肾俞、膀胱俞、委中、昆仑;阴痛取穴:百会、四神聪、内关、支沟、列缺、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公孙、合谷、太冲。以此为依据的针灸治疗能显著地提高疗效,尤其能提高低年资针灸医生的治痛水平。

关 键 词:痛证 针灸疗法 针灸效应 创新理论 穴位 

分 类 号:R245[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