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继同[1]
出 处:《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3期92-97,共6页Study and Practice
基 金:刘继同博士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SH060)"中国特色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研究";WHO与UNICEF联合资助课题"中国卫生保健财政体制现状与对策研究";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委托课题"中国特色儿童福利制度框架设计与宏观发展战略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中国财政制度框架与财政职能正处于全面性、系统性、结构性和革命性转型过程之中,财政学转型与转型财政学学科建设议题应运而生。转型财政学是研究财政制度价值、目标、结构、功能、地位、角色转变的新型财政学科,核心是探索现代财政制度结构功能转变、财政职责范围内容、发展阶段与优先领域、基本途径与财政收支的普遍规律。中国财政制度结构转型实践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公共财政、公共福利财政和应急、社会救助财政三类制度框架形成。现代财政制度三类体系的划分,反映现代财政制度结构功能分化与政府职责范围内容的变化。中国公共财政制度框架建设实践证明,财政职能角色转变状况决定政府职能角色转变状况。中国财政制度结构转型趋势与财税体制改革实践说明,中国特色公共福利财政制度框架建设是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基本方向。本文首次简要界定中国特色公共福利财政制度框架的范围内容与优先领域,为社会建设和中国公共福利财政制度框架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