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画 无声诗——诗歌和绘画的相融及其与民族性格的关系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郎琴芳[1] 崔旋[1] 

机构地区:[1]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36

出  处:《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44-47,共4页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基  金:2009年6月安徽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师生互动各司其职--英美诗歌‘双层面’浪漫教学"。编号:2010SQRW041;2010年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研项目"英美文学多元互补教法体系建构与实践"。编号:20100287;2009年安徽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师生互动各司其职--英美诗歌‘双层面’教学"。编号:09jy026;2011年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有声画;无声诗--诗歌和绘画的相融及其与民族性格的关系"

摘  要:诗歌和绘画在很多方面都是相融的。其创作宗旨都是选择普通生活中的事件和情景,诗歌通过语言,绘画通过画面把观众带入其设定的意境中去。诗歌和绘画表现的手法虽有所不同,但其在题材和意境的表现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诗歌、绘画风格的形成亦与民族性格有关,幅员辽阔但地处内陆的中国有着内敛的性格,这造就了含蓄的中国诗歌与绘画。相较国外奔放的民族性格,它相应的形成直抒胸臆的诗歌与绘画风格。

关 键 词:诗歌 绘画 相融 民族性格 

分 类 号:I20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