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异化理论问题结构中的历史目的公设——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马建青[1,2] 

机构地区:[1]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2]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出  处:《长白学刊》2012年第2期23-27,共5页Changbai Journal

基  金: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苦难意识与历史目的:马克思思想中的历史目的论踪迹"(12YJC720020);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列斐伏尔空间批判理论研究"(11Yjc2005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人本主义逻辑框架下讲述了人的异化与复归的历史。异化理论的问题结构可以表述为"异化——复归"的图式。在这一图式中,人的本质这一范畴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赋予历史进程以价值,使历史获得了逻辑一致性和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历史的目的。异化史观中历史目的观念的在场,既和此时马克思思想的"过渡"特征有重要关系,也与历史目的论自身的形而上学合理性有关系。历史目的观念表征着马克思思想的价值尺度,与其科学性一起构筑着马克思思想的生命力。

关 键 词:异化理论 问题结构 人的本质 历史目的 

分 类 号:B0-0[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