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后方金融网中的县银行建设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志英[1]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  处:《抗日战争研究》2012年第1期108-122,共15页Studies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基  金:2008年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抗战大后方金融研究>(批准号:CQZDZ10;主持人:刘志英);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抗战时期大后方地方银行研究>(批准号:10YJA770033;主持人:刘志英)的系列成果之一

摘  要:民国时期的县银行,虽发端于1915年,然而一直发展迟缓,直到1940年1月20日《县银行法》颁布之后,在西南西北大后方才有了较快发展,并达到一个小高潮。本文认为:战时县银行在大后方的推设是国民政府构建战时大后方金融网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战时新县制的配套措施,根本目的是厚植抗战建国的物质基础。县银行战时的大量出现是在特殊背景下政府不遗余力倡导的结果;县银行的发展推动了大后方金融网络的建设,并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战时县银行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大后方的四川与陕西两省,尽管其分布趋势很不平衡,但对于改变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区域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仍有着积极意义。

关 键 词:抗战时期 大后方 金融网络 县银行 作用 

分 类 号:K265[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