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新元古代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鹏[1] 许永旺[1] 张子珍[1] 赵莎 郝东升[1] 

机构地区:[1]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呼和浩特010020 [2]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分公司,呼和浩特010010

出  处:《西部资源》2012年第1期176-178,共3页Western Resources

摘  要:大兴安岭北部发育有大量的新元古代花岗岩,通过开展1/25万莫尔道嘎——奇乾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将其划分为三个构造岩浆阶段,共7个填图单元。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早期的中基性杂岩—花岗闪长岩系列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是俯冲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中期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系列岩浆来源于下地壳,是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晚期正长岩主要来自于下地壳,形成于造山晚期的伸展体制。整个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发展演化过程客观地反映了大兴安岭北部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运动学特征。

关 键 词:花岗岩 新元古代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大兴安岭北部 

分 类 号:P619.222[天文地球—矿床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