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结核晚发瘫痪的侧前方减压术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卫民[1] 田慧中[1] 吕霞[1] 马原[1] 艾尔肯.阿木冬 

机构地区:[1]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脊柱外科研究所,乌鲁木齐市五星南路39号830002

出  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年第7期647-649,共3页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摘  要:[目的]介绍胸椎结核侧前方入路治疗瘫痪的手术方法。[方法]病人取侧卧位或俯卧位。旁开棘突2横指纵行切口或弧形切口。切开肌肉层,经肋骨横突切除术的入路抵达椎体的前外侧,自胸膜外分离进入病灶。彻底清除病灶,尤其是椎管内硬膜外的病灶一定要彻底清除干净。达到真正地减压脊髓的目的。其次是脊柱对侧的病灶不能遗漏,以免造成复发。病灶清除完成后先安装椎板后哈氏分离棒,适当撑开使椎体间隙张开便于做椎体间撑开植骨。然后用椎体撑开器将椎体前缘撑开,镶入已备好的髂骨块,如为中胸段则无需作内固定,如为胸腰段则加用椎体钢板内固定。[结果]50例胸椎结核晚发截瘫的病例均经此方法治疗。神经功能术后恢复情况:40例为优,3例为良,3例为可,4例为差。本组病例随访2~6年,平均随访26个月,优者病灶稳定,四肢感觉运动功能自如,行走方便无障碍,躯干部无束带性疼痛,大小便功能正常。良者病灶稳定,行走步态欠正常但行动自如,躯干部无束带性疼痛,大小便功能正常。可者除神经功能恢复尚可外,遗留严重的角形脊柱后凸畸形,需作驼背矫形方能改善。差者均属年龄较大,瘫痪期限较长(4~7年)的病例,术后下肢截瘫及大小便功能未得到明显的恢复。[结论]胸椎结核性截瘫如能尽早给予侧前方入路,彻底清除病灶,减压脊髓和稳定脊柱,术后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其截瘫的恢复率可达90%以上。为了防止继发角状脊柱后凸,最好是术中同时给予内支撑内固定,尤其是发育期间的儿童更应同时进行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治工作。

关 键 词:胸椎结核 截瘫 减压术 

分 类 号:R687.3[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