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知识转型与中国“文化学”的产生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立彬[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历史系,广东广州510275

出  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67-74,共8页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的文化学学科构建研究"(08BZS03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中国的知识和制度转型"(05JZD00011)

摘  要:与在西方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相比,"文化学"在中国现代学科建立的过程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发展"。这是中国学人在近代知识转型背景下主动"建构"的结果。西学的学科概念、学术理论和学科形式,启发和推动了中国学人对于"文化学"的建构。经过西方的"文化"概念和"文化学"学科概念的输入,一部分中国学者在西方学者理论的基础上,就"文化学"的学术理论进行综合,力图使得"文化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建立起来。他们的努力在当时学术界和教育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关注。但由于外部环境和学科内部发展的制约,"文化学"的建构效果有限,并未真正成为一门公认的实证的科学。"文化学"在民国时期的"建构",为近代中国的知识转型提供了一个既显示共性、又体现特征的有益的补充。

关 键 词:文化学 西学 近代知识转型 中国“文化学” 

分 类 号:K203[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