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本土投资机构的“巴菲特实践” 高特佳“一根筋”的模式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凌[1] 

机构地区:[1]《新财富》编辑部

出  处:《新财富》2012年第4期130-135,138-140,共9页New Fortune

摘  要:PE行业常青树难为。一份简单的统计可以直观地看清这个现实:清科集团近10年的排行榜显示,共有138家创投机构曾进人“中国创业投资机构50强”榜单,其中仅上榜一次的机t^J45家,占比32.6%。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现象背后,是虽经过十年探索,但尚未形成可持续商业模式的PE机构不在少数。当下的形势更加严峻。在证监会对PE投资IPO项目监管趋严、二级市场市盈率不断下移的双重压力下,曾为行业主流的Pre.IPO套利模式正走向终结。于是乎,除了如九鼎、深创投、达晨创投等领先PE能够坚守“工厂化商业模式”,一些募资能力强的PE能够依靠“管理费模式”外,众多中小PE机构重新坠人迷茫期。将投资行为贯穿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找到好的企业家——早期培养——投资后服务,到为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供资本的对接口,与企业一起分享其高速增长收益的产业投资模式,或将成为PE,t~业的主流模式之一。高特佳在产业投资上的探索和经验,可为业内提供一个参照的样本。

关 键 词:创业投资机构 巴菲特 实践 企业发展 商业模式 产业投资 简单的统计 项目监管 

分 类 号:F832.48[经济管理—金融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