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本草学“诸病通用药”对中药归经确定的影响  被引量: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瑾[1] 梁茂新[1] 

机构地区:[1]辽宁中医药大学

出  处:《中医杂志》2012年第8期635-638,共4页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09B189)

摘  要:《黄帝内经》所论之"五入"、"五走"较早建立了药食五味与脏腑的对应关系,被普遍认为是归经理论的源头。然而《黄帝内经》确立五味与五脏的关系并非专属,借助《素问》病机十九条明确疾病的五脏病位,对归经学说的建立可发挥一定作用,却难以直接确定众多药物的归经。发现早期本草学"诸病通用药"以疾病为纲,对主要治疗药物进行系统归类,这一编撰体例无形中在《素问》病机十九条和《黄帝内经》相关论述与具体药物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形成了由"药物→干预疾病→脏腑定位→药物归经"的逻辑链条,进而为金元时期建立归经学说及后世医家分析判断药物归经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手段。

关 键 词:诸病通用药 归经学说 病机十九条 脏腑定位 

分 类 号:R285[医药卫生—中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