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丁国臣[1] 曹志伟[1] 

机构地区:[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咽喉科,110004

出  处:《辽宁医学杂志》2012年第2期63-64,共2页Medical Journal of Liaoning

摘  要:目的探讨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收集12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12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中男5例,女7例。年龄38~75岁,平均56.5岁。病变主要发生于鼻腔,或鼻腔和鼻窦同时受累。肿瘤由上皮样、梭形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构成,通常血管周围细胞呈瘤样结构。免疫组化标记瘤组织HMB45、S-100和Vim均(+)。结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较罕见,其与皮肤黑色素瘤相比具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学特征,通常诊断较困难,但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与鼻腔其他原发肿瘤相鉴别。

关 键 词:鼻腔 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组化 

分 类 号:R739.62[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