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放桐[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5期1-8,共8页Social Science Front
摘 要: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同一时期西方哲学家实现的哲学上的转型是整个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变更中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后现代主义的形成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出现各有其特殊背景,但在超越近代哲学思维方式转向现代哲学思维方式上有着重要的共同之处。后现代主义有各种不同形态,但在批判现代性上大体一致。广义的后现代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实际上没有多大区别,狭义的后现代主义指20世纪下半期以来法美等国出现的思潮。他们继承了早期现代西方哲学的传统并使之彻底化,但又进一步走向了主观主义、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相对应的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它们有的保留了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有所发扬,从而大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流派,但有的受到西方思潮的强烈影响,往往脱离了马克思主义而倒向了西方思潮。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我们应当区别对待,不能简单地给其定性。既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对待后现代主义,又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对待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主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流派,对它们作出求实的评价。
关 键 词:革命与转型 后现代主义 现代性的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分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