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184-189,共6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史研究”(项目号BF091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史重要问题研究”(项目号11BZW10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中国当代文学实际创作中,有关"革命历史"的战争描写一直持续不衰。叙述战争不仅是建构革命历史的最佳选择,而更为重要的是战争的博弈性及其生发的种种超越一般人想象之上的可能性,能够形成对一切历史因素进行合目的性整合的弹性机制。新时代政治自然需要通过重新叙述历史以建构自身的合法性,但它更需要的是支撑合法性的"丰富多彩"的历史而不是抽象的关于历史的种种概括。这种隐秘不宣的深切期待,正是当代文学创作不能忘情于革命战争的重要缘由。革命视野中,战争的工具性、客体性被强化,战争被赋予"革命"性质的过程,正是革命改造战争、重述战争、战争与革命相粘结的过程。虽然战争视野中的"革命"凸现,常常是通过共产党的领导和对战争主体的阶级性强调等修辞得以实现的,但革命对于战争的改造,却完整体现了对文学创作中所有要素重新组合及赋予其新功能的叙事意图。这种革命对于战争的改造,并不完全导向对于战争丰富性描写的限制,而是促进了在合法性范畴里文学对于战争想象更为浪漫的张扬。只要战争的描写能导向对于革命的论证,任何对于战争的奇思妙想都会转化为革命的丰富性细节,历史也于此获得尽可能完美的多姿多彩。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