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永东[1]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12年第3期147-154,共8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XZW01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SWU0909406)的研究成果
摘 要:留日背景的郭沫若是精神与现实的双重流亡者,他遭遇西洋人控制的上海租界后,身份定位和民族认同充满了惶惑与焦虑。自然之子郭沫若以自然来对抗租界都市,可能迈向民族主义。但是,当欣赏自然与怀恋日本空间相连接时,文化身份与民族认同就步入了含混的状态。郭沫若持有家庭式的混合认同观念,在日本文化身份与中国文化身份之间徘徊,郭沫若的混合文化身份和弱国子民心态使得他在执行国民性批判时,容易偏离民族主义的规约,其身边小说的民族主义与殖民主义的交锋也呈现出复杂的风貌。面对文化身份与民族认同的危机,郭沫若在文学叙事中采取了阶级认同、怀古主义以及东洋西洋联盟的话语策略来缓解。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14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