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的碳交换特征  被引量:2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杜群[1,2] 刘辉志[1] 冯健武[1,2] 王雷[1,2] 黄建平[3] 张武[3] Christian BERNHOFER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730000 [4]Institute of Hydrology and Meteorology,Dresd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年第5期711-722,共12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10CB951801;2006CB40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批准号:41021004)资助

摘  要:利用2007~2008年内蒙古锡林浩特羊草草原(1979年开始围封,简称UG79站)、甘肃黄土高原草原(SACOL站)以及吉林半干旱通榆退化草原(TY站)三个站的涡动相关法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半干旱区不同地点草原生态系统的碳交换特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2007年UG79站和TY站降水均偏少(与气候平均年降水量相比);特别是TY站,2007年降水不足多年平均降水量一半;SACOL站2007年降水基本正常,2008年降水偏少.净碳吸收速率月平均日变化表明,TY站平均净碳吸收速率较高,其次为UG79站,SACOL站平均净碳吸收速率较低;但SACOL站净碳吸收过程持续时间较长.UG79站两年间净碳收过程相似,净碳吸收作用均在生长季(5~9月)6~8月份较明显,2008年8月最大净碳吸收速率接近0.08mgCm-2s-1;SACOL站2007年净碳吸收速率高于2008年,2007年9月最大净碳吸收速率接近0.07mgCm-2s-1.TY站2007年净碳吸收作用持续时间较短,只在生长季7~8月份表现出明显的净碳吸收作用;2008年净碳吸收速率较高,最大净碳吸收速率接近0.12mgCm-2s-1.三个站点生态系统呼吸受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共同影响.SACOL站和UG79站2007~2008年生长季期间均表现为碳库作用.UG79站两年间生长季累积净碳交换总量分别为-68,-50gCm-2;SACOL站两年间累积净碳交换总量分别为-109,-55gCm-2.TY站2007,2008年累积净碳交换总量分别是0.32,-73gCm-2,分别表现为碳源和碳汇功能.生长季有效降水开始的时间、总降水量及其时间分布决定了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净碳吸收功能和净碳吸收作用持续的时间.

关 键 词:半干旱区 草原生态系统 碳交换通量 涡动相关法 

分 类 号:S812[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