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善的生存”——德育本质再探  被引量:3

The Pursuit of Good-being——On the Essence of Moral Educa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志毅[1] 张鹏程[2] 

机构地区:[1]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上海200234

出  处:《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112-117,共6页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DEA090282);杭州师范大学勤慎研究资助项目

摘  要:借助于对以往德育本质"规范说"与"生活说"的反思,可以得出结论:学校德育的本质意味着教育学生追求"善的生存"方式。学生能否实现"善的生存"则取决于其正确价值观的生成与发展。由此,学校德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其核心是学生发展型价值观的建构。Based on the deep analysis of the "criterion theory" and the "life theory" about the essence of mo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innate character of moral education means to educate students to pursue "Good-being". The duty of moral education is to promote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character, and its core is to construct students' development values.

关 键 词:德育本质 规范说 生活说 “善的生存”说 

分 类 号:G410[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