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华荣[1] 余月华[2] 孙景波[1] 季东方[1] 覃小兰[1]
机构地区:[1]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广东广州510120 [2]江门市中心医院,广东江门529030
出 处:《中医研究》2012年第6期14-16,共3页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基 金:上海颜德馨中医药基金会课题(编号05-011-5);广东省科技厅项目(编号2009B030801295)
摘 要:目的:从血管形态、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脂3个方面探讨痰浊中阻证后循环缺血(PCI)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确诊为PCI的痰浊中阻证眩晕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椎动脉颅外段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测其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时测量血脂。结果:观察组TC、TG、LDL-C等血脂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在2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椎动脉结构异常主要包括先天性发育不良及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双侧PSV和RI在椎动脉管径正常和狭窄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较对照组严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椎动脉及颈总动脉流速改变、椎动脉硬化及TG、LDL-C变化与痰浊中阻证PCI性眩晕发病有明显相关性。结论:TC、TG、LDL-C增高可作为痰浊证微观辨证的客观化指标之一;椎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管径的大小及椎动脉先天性发育不良是痰浊中阻证PCI性眩晕的两大重要原因。
关 键 词:痰浊中阻 后循环缺血 眩晕/中医药疗法 血脂 血管结构
分 类 号:R255.3[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