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压力中非对称因素的实证研究——以特有的加工贸易方式为例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臧敦刚[1] 杨陈晨[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105-109,共5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及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研究"(08BJY150);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美国金融危机对东亚新兴经济体传染性研究"(09XJC79007)阶段性成果

摘  要:人民币升值问题始于2003年,但2005年的汇改并未从根本上消除人民币升值压力,反而形成了新一轮升值预期。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升值问题再次升温,美国"汇率操纵国"的大棒拟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升格为政治问题。人民币的升值问题在形式上是由经济基本面所为,而本质上是由汇率形成机制中的非对称性使然。本文选取我国特有的加工贸易方式这一非对称性因素,运用联立方程组等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支持该结论。

关 键 词:人民币升值 加工贸易 非对称性 汇率形成机制 外汇供给机制 

分 类 号:F822[经济管理—财政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