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淮河流域匪患与治理——以捻党为中心之探讨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梁家贵[1] 张青松 

机构地区:[1]阜阳师范学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安徽阜阳236041 [2]临泉一中,安徽临泉236400

出  处:《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S052)

摘  要:晚清时期,淮河流域一带匪患严重,社会持续动荡,主要原因是灾荒不断、官府腐败、民众关系紧张等。这一时期该地区的匪患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活动频繁、规模大,有的甚至组建成近代化的军队;二是与反清斗争结合在一起,具有了一定的政治目标;三是仍以区域性活动为主;四是宗族色彩鲜明。针对日益严重的匪患,清王朝主要采取派兵进剿、抚慰收编、组建团练、赈灾济民等措施,但是成效甚微。晚清淮河流域匪患问题没有能够有效解决,至民国时期更为严重,严重阻碍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为这一地区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滞缓、文化凋敝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 键 词:淮河流域 晚清时期 匪患 治理 区域性活动 社会持续 反清斗争 政治目标 

分 类 号:K249.205[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