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盛涛[1]
出 处:《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248-252,共5页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YJC751008);2009年度滨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BZXY0904)
摘 要:网络小说对叙事的故事性情有独钟,其中以网络盗墓小说《鬼吹灯》为其翘楚。从"故事性"角度看,《鬼吹灯》意在表现一种"空无"的意义世界:除在显在层面传达了一种边缘性存在的超验性文学想象和当代人对物质财富的欲望及其悲剧性结局的镜像化折射外,在哲学意义上开启"墓穴"的行为隐喻着探求"空无"的意义世界的努力。从"故事性"角度看,作品不同于中国传统小说叙事中"黄粱一梦"的叙事模式,它采用"化无为有"的叙事手法,使作品产生了貌似"真实"的阅读体验。《鬼吹灯》以其精湛的叙事艺术,既历史性地激活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手法,使中国当代文学获得了本土性特色,又与当代非网络文学共同构筑着当代中国的文学图景,具有重要的文学生态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