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泽涛[1] 曾晖[1] 熊奡[1] 康斌[1] 辛风[1] 陶可[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关节科,广东深圳518036
出 处:《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第15期115-116,共2页Guide of China Medicine
基 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01002067)
摘 要:目的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osteochondral autograft transfer system,OATS)修复软骨缺损术后骨软骨移植柱大小对移植软骨组织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选用18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8只。A组:使用骨软骨移植工具(Arthrex,Naples,FL)从右膝股骨内髁获取一圆柱形骨软骨柱(直径7毫米,深度5毫米),然后再将其植回原位。这些模型曾被设想为骨软骨移植柱与周围关节面几何形状完全匹配,但是实际上骨软骨移植柱与缺损部位之间存在和环形钻厚度一样的环形缝隙。B组:使用跟A组同样的方法获得右膝股骨内髁骨软骨缺损的模型,然后从左膝股骨髁同样部位取直径加大1mm的骨软骨柱(直径8mm,深度5mm)移植至缺损部位,以获得紧密匹配。分别在术后4、12、24周获取样本,然后使用蕃红O/固绿染色,再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在A组里,组织学检查显示在移植期间软骨厚度、细胞密度均增加,移植的关节软骨周围可见到圆形和多边行的簇状过度增生的软骨细胞,以及增生的纤维组织。相反,在B组里,移植的关节软骨的厚度、密度和周围正常软骨的几乎一样,没有明显的增厚,也没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结论本实验提示骨软骨移植柱的大小在保留移植软骨的组织学特性上起重要的作用。临床参考:本研究提示骨软骨移植柱的稳定性可能影响修复软骨的组织学特性,因此建议在自体骨软骨移植中用稍大的骨软骨柱(直径约增大1m)植入缺损区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