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年第5期484-487,共4页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和外治技术示范研究-刮痧补泻手法治疗腰痛的规范化研究(2008BA53B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不同手法刮痧的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81173346)
摘 要:通过分析痧病病名的出现及演变历程,探讨痧之内涵。南宋叶大廉《叶氏录验方》首次记载了"沙病"名称。宋元多把经挑刮治疗出现斑点的病叫"沙",如溪毒、射工、沙虱等病;明代多指以腹痛闷乱、不能吐泻为主症的病证,以绞肠痧为主;清代"痧"是在之前"沙病"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瘟疫发病的某些特点而形成的疾病概念,多指痧疹和瘟疫类疾病;现代多指"痧象"、"出痧",即刮拭后皮肤出现的颜色和性状的改变。
分 类 号:R244.4[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