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出 处:《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2012年第4期29-32,共4页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SCI & ENG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3060);陕西省“13115’重大科技专项(2008ZDKG-48);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青海省大场地区金矿整装勘查项目.
摘 要:大场花岗岩类岩体直接侵入到已发生褶皱的三叠纪地层中,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2者呈渐变过渡关系,岩石具粗粒结构或斑状结构。对矿区东部扎日加-扎日尕-带花岗岩体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大场地区构造演化和岩浆活动的地质历史。研究显示,该花岗岩类具有高硅(SiO2含量为66.29%~73.03%)、高碱(ALK为6.59~9。26)、过铝质(ASI为1.45~1.648)的特征,指示其为壳源型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在主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FeO/(FeO+MgO)-SiO2和R1-R2及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Rb-(y-Nb)、Rb-(Yb+Ta)、Ta—Yb、Nb—Y上,所有点均落于同碰撞或后碰撞花岗岩区,表明大场地区花岗岩形成于巴颜喀拉山造山带陆内碰撞造山阶段的同碰撞期至后碰撞初期,为挤压向拉张构造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以挤压构造环境为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