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硕愚[1] 帅平[1] 郭逢英[2] 陈兆湟 邓干金[1] 周昕 陈园田[2]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武汉430071 [2]福建省地震局,中国福州350003
出 处:《地震学报》2000年第1期66-72,共7页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基 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95074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74224);国家攀登计划!"现代地壳运动与地球动力学"
摘 要:基于中国大陆GPS测网(1994~1996 年)、福建GPS测网(1995~1997 年)和跨断层形变测量网(1982~1998 年)、精密水准网(1973~1980 年)以及近数十年来的震源机制资料, 综合定量地研究了中国大陆东南缘 福建及其边缘海现时地壳运动. 发现: 此区域同大陆整体以11.2 m m /a 速度较均匀地向SE方向运动; 同时还存在着一种由泉州湾指向大陆内部,主方向NW 并向两翼扩展, 其平均速度为3.0 m m /a 的运动. 地壳形变测定的现时应变场与震源机制应力场以及地质学推测的构造应力场三者相符. 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方位为NW(NWW)-SE(SEE). 在此应力场作用下, NE向断层呈压性运动, NW 向断层呈张性运动. 以泉州湾、晋江—永安NW 向断裂为界, 地壳运动呈现分区特性: 闽西南及闽粤交界区为上升区、闽东北区为下降区, 前区的应变率和断层活动量均高于后区. 本研究区受到喜马拉雅碰撞带侧向传递运动和西太平洋俯冲带挤压的共同作用; 前者导致的运动量大于后者, 但前者均匀后者不均匀. 因此, 本区强震的孕育发生与西太平洋俯冲带的关系更直接.
分 类 号:P542[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315.2[天文地球—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