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段娜[1] 李志红[2] 黄一茜[3] 杨惠民[2]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级博士研究生北京100700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3]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出  处:《新中医》2012年第7期43-45,共3页New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资助项目(编号:06-07LB03)

摘  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实验室结果等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统一的量化表格,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判定证型,结合数理统计方法,比较各证型与年龄、性别、BMI、实验室结果等的相关性。结果:证型分布:肝郁脾虚型147例(52%),湿热内蕴型81例(28%),痰湿内阻型34例(12%),痰瘀互结型21例(7%),肝肾不足型2例(1%)。各证型出现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30~50岁,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MI越大,脂肪肝检出比例越大,二者呈正相关,体重超重、肥胖是NAFL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在痰瘀互结型、湿热内蕴型患者中升高较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明显,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这2种证型的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可能较明显。肝郁脾虚型患者的总胆固醇(TC)较其余3种证型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中NAFLD中医证型主要为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痰湿内阻型、痰瘀互结型,中老年是NAFLD发病的高峰期,体重超重、肥胖是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 键 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医证候 临床研究 体重指数 

分 类 号:R256.49[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