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尹邦志[1]
机构地区:[1]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 处:《宗教学研究》2012年第2期96-101,共6页Religious Studies
基 金:2011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优秀团队及重大孵化项目"汉藏佛教同源异流--基于共通经典的阐释"(11SZYTH04);2012年度教育部西部和边疆课题:"汉藏佛教核心话语的形成和影响研究--以顿悟思想为中心"(12XJA730003)阶段性成果
摘 要:公元8世纪末期在拉萨发生的吐蕃宗论,内涵深邃,殊难通达,藏传佛教进入后弘期以来千余年,仍因之聚讼不已。民国时期,随着内地兴起藏传佛教热潮,佛教界对此事也颇为纠结。太虚大师根据自己的见地和法尊法师新译的资料,进行了理性的抉择。他解答了四个问题:第一、西藏所传支那和尚,是否可代表中国的禅宗?第二、支那和尚所立的宗,是否当时真是被破?第三、假使不真被破,为什么自认堕负而归?第四、若中国禅宗曾在西藏被破,此刻西藏的教理流到中国,禅宗是否同样的被破而不能成立?太虚大师对吐蕃宗论的抉择,高瞻远瞩,宗说兼通,深入浅出,契理契机,可视为结论性的判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3.10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