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卢衍鹏[1,2]
机构地区:[1]枣庄学院文学院 [2]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创作与评论》2012年第5期102-105,共4页Criticism and Crea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BZW060);"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ZZ11_0854);"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J11WD78)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从《渴望》开始,中国家庭伦理剧从无类型意识,到有类型意识,再到类型成熟,是产业化、艺术化等多重因素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类型剧要处理好资本诉求与艺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商业价值的同时追求类型突破,避免模式化、同质化和庸俗化。另一方面,对类型剧的审美疲劳已成事实,观众已经厌烦不断重复的故事结构、叙事技巧和人物配置等,向内寻求类型突破势在必行①。回顾近年热播的家庭伦理剧,如《孝子》、《咱爸咱妈》、《牵手》、《金婚》、《王贵与安娜》、等,都是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百姓日常的家庭生活、情感世界和伦理道德等展开叙事创新,在不同程度上突破原有类型束缚。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3.9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