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革命时期的“国语”与“白话”——以胡适与黎锦熙为中心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钺[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  处:《文学评论》2012年第4期134-143,共10页Literary Review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对以胡适为代表的"文学革命"的参与者及以黎锦熙为代表的"国语运动"的参与者的历时言论和事后追述进行考察,说明:在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中,是由"白话"和"白话文学"作为核心的,在历时进程中,它逐渐借助了"国语"和"国语运动"的话语资源,以实现自己根本的社会功能上的诉求。"国语运动"则以实现民族共通语的标准确立为目标,其要求确定一种标准语音和设立汉字注音规范,这与推行白话文其实并无必然联系。1916年至1920年"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呈现的"双潮合一("黎锦熙语)之势,是其资源互相借助的结果;而二者在此之后的分流,以及参与者的不同叙述,则是由其态度和目的指向之不同所决定的历史必然。

关 键 词:文学革命 白话文学 “国语” 黎锦熙 革命时期 胡适 国语运动 话语资源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