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钺[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 处:《文学评论》2012年第4期134-143,共10页Literary Review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对以胡适为代表的"文学革命"的参与者及以黎锦熙为代表的"国语运动"的参与者的历时言论和事后追述进行考察,说明:在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中,是由"白话"和"白话文学"作为核心的,在历时进程中,它逐渐借助了"国语"和"国语运动"的话语资源,以实现自己根本的社会功能上的诉求。"国语运动"则以实现民族共通语的标准确立为目标,其要求确定一种标准语音和设立汉字注音规范,这与推行白话文其实并无必然联系。1916年至1920年"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呈现的"双潮合一("黎锦熙语)之势,是其资源互相借助的结果;而二者在此之后的分流,以及参与者的不同叙述,则是由其态度和目的指向之不同所决定的历史必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7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