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ATP荧光法监测腔镜器械清洗各环节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3

应用ATP荧光法监测腔镜器械清洗各环节的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邹丽娟[1] 常后婵[1] 戴红霞[2] 曹艳冰[1] 王慕华[1] 

机构地区:[1]广东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广州510080 [2]澳门理工学院高等卫生学校,澳门999078

出  处:《护士进修杂志》2012年第14期1258-1260,共3页Journal of Nurses Training

摘  要:目的应用ATP生物荧光法监测评价腔镜器械清洗各环节的质量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7~8月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卵巢手术所使用的腔镜器械,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签法)抽取30套腔镜器械,包括:目镜、分离钳及管腔、5mm穿刺器各30件。按国家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清洗。在清洗前、初步冲洗后、酶液浸泡刷洗后、超声清洗后、干燥后,分别采用ATP生物荧光测试管中专用棉拭子沾湿无菌水进行取样,测定相对光单位值(RLU),评价清洗各环节的质量效果。结果清洗前不同腔镜部件的RLU值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1.265,P=0.000),其中操作钳齿RLU值最高。初洗后有6件目镜测得RLU值比初洗前增高;有16件(17.8%)在超声清洗后测得的RLU值比酶液浸泡刷洗后测得的RLU值增高;人工干燥的45件器械(目镜除外)有2件(4.4%)在干燥后测得的RLU值比超声清洗后测得的RLU值增高;目镜在干燥后测得的RLU值均比酶洗后测得的RLU值降低;机械干燥的45件腔镜器械中,5mm穿刺器有3例(6.7%)在干燥后测得的RLU值比超声清洗后测得的RLU值增高。完成清洗干燥程序后与清洗前比较,4种不同腔镜部件的RLU值均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应用于动态监测腔镜器械清洗的各环节具有良好可行性,有利于及时发现清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清洗质量。

关 键 词:ATP生物荧光法 内镜器械 清洗环节 护理 

分 类 号:R472.1[医药卫生—护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