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模式探讨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品晶[1] 吴铎[1] 杨娜[1] 曹江林[1] 章骅[1] 吕凡[1] 邵立明[1]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所

出  处:《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12年第3期22-27,共6页

摘  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概括了我国村镇生活垃圾的产生与处理现状;重点根据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成本和技术进展,讨论了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的适用技术路线。目前,我国村镇两级居住社区(建制镇或乡驻地、行政村)的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为0.5~1.0千克/人和0.4~0.9千克/人,产生量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垃圾主要组分为易腐有机垃圾,可回收废品的比例较低。我国的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同样与地域经济水平正相关,发达地区采用的集中式处理模式,有利于终端处理设施的规模效益和无害化,但运输成本高达总成本的50%以上;而在分类收集的前提下,通过易腐有机垃圾就地处理可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基于我国村镇垃圾的产生特点,本文提出了“分类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置结合”的城乡协同处理模式,可在村镇就地处理与利用60~80%的垃圾量,有效削减处理总成本并提高无害化水平。推进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规范化,强化各环节运营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加强垃圾处理过程物流管理等,是促进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规范发展的关键措施。

关 键 词:村镇生活垃圾 技术路线 分类收集 处理成本 二次污染 

分 类 号:X705[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