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钟伟才[1] 朱国福[1] 李文龙[1] 杨延龙[1] 郭晨旭[1] 江寒沁[1] 潘颖宜[1]
机构地区:[1]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钱伯文名师工作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钱伯文老中医工作室,上海201203
出 处:《时珍国医国药》2012年第7期1770-1772,共3页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 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No.11YS77);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传承工程项目(No.Z0907104);钱伯文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No.P20802)
摘 要:消渴病在中医学中早有记载,类似于现代医学之糖尿病,虽属慢性疾病,但其危害性极高。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文章对消渴病之病因病机作了深入探讨。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禀赋不足─脏腑虚弱─消渴发生的前提;内外杂因─气机失畅─消渴酝酿的过程;火热炽盛─消损机体─消渴成病的关键;病理产物─脏衰壅涩─诸病并发的循环。临床上当注重调补脏腑之虚弱,尤以脾肾为要;时刻地调理气机,使气血通畅,气化正常;同时也根据病理产物的产生而祛除之。
分 类 号:R255.4[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