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焕雷[1] 肖学钧[1] 范瑞新[1] 成安衡[1] 吴岳恒[1] 熊卫萍[1]
机构地区:[1]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广州市510080
出 处:《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第14期2345-2347,共3页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基 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基金资助(编号:2008B090500210)
摘 要:目的:探讨在使用罗叶泵行心室辅助时采用较低剂量肝素抗凝治疗的效果,明确合适的抗凝治疗强度。方法:自1998年5月至2010年12月共有20例患者植入罗叶泵行左心辅助或双心室辅助,所有患者在辅助期间均用肝素抗凝。根据抗凝治疗强度的不同分为高抗凝组和低抗凝组,高抗凝组14例患者,激活凝固时间(ACT)控制在180~200s,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49±11)岁(36~66岁),行左心辅助13例,双心室辅助1例。低抗凝组6例患者,ACT控制在145~170s,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53±16)岁(32~75岁),行左心辅助5例,双心室辅助1例。两组患者肝素的开始剂量均为10U/(kg.h),根据ACT值是否在控制范围调整肝素用量。结果:在高抗凝组和低抗凝组,术后2d平均每天的胸液量分别为(856±163)mL和(715±147)mL(P<0.05)。再次开胸止血分别为3例(21.4%)和1例(16.7%)。在高抗凝组发生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各1例,而低抗凝组未出现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病例。在高抗凝组和低抗凝组成功撤离心室辅助装置的患者分别为5例(35.7%)和5例(83.3%)(P<0.05),存活出院分别为4例(28.5%)和4例(66.7%)(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栓栓塞并发症。结论:在使用罗叶泵行心室辅助的患者,可减少肝素用量,ACT控制在145~170s之间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