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修菊[1] 王俏[2] 王阿莉[3] 郑姣[1] 王文妍[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北京100039 [2]山西医科大学 [3]北京军区总医院
出 处:《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年第8期774-776,共3页China Journal of Emergency Resuscitation and Disaster Medicine
摘 要:血管活性药物是指通过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改变血管功能和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而达到抗休克目的的一类药物,包括血管收缩药和血管扩张药。血管收缩药收缩皮肤、黏膜血管和内脏血管,增加外围阻力,使血压回升,从而保证重要生命器官的微循环血流灌注。血管扩张药作用于血管的扩张,能解除血管痉挛,使微循环灌注增加,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及功能衰竭状态。临床上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主要有两类,茶酚胺类药物及血管扩张药,及时合理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能迅速改善患者体内各个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状况。另外,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有些药物如外渗到血管周围的软组织中,轻则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缺血坏死造成功能障碍,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又延长了住院时间,所以必须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就血管活性药物引起外渗的相关因素与护理综述如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