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场域下的社会流动实证研究——以1937年~1949年的冀中乡村为中心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豪[1]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开放时代》2012年第8期51-61,共11页Open Tim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共革命与乡村社会:1937~1949年的华北根据地解放区"(项目编号:07BDJ0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政权建设与民间社会:1937~1949年的中共华北根据地"(项目编号:07JJD84018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革命场域下的社会流动是政策主导与制度变革下的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的运行所彰显出的并不是冀中乡村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而是冀中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迁。在中共革命所主导的社会流动实态运行中,冀中乡村的地主和农民所选择的实际流动路径都具有很明显的博弈性质和理性色彩,是一种在综合考虑中共政策、地方环境及自身条件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选择。在冀中乡村代际流动的机制运行过程中,社会流动的先赋性因素的作用逐渐降低,而后致性因素的作用则大为增强;与此同时,冀中乡村的代内流动属于制度变革下的代内流动,中共革命是这种代内流动机制运行的主导性动力,而且具有一定教育背景的乡村知识分子也在这种代内流动机制中占有着一席之地,折射出了中共革命与社会流动之间的复杂面相。

关 键 词:中共革命 社会流动 冀中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 

分 类 号:C91-0[经济管理] K26[社会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